近日,由河北省民族技艺传承职业教育集团、河北省轻工行业协会指导,河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河北省轻工工艺画委员会举办的“匠心传承·时代新章——河北首届工艺画艺术展暨学术研讨会”在河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召开。
河北省民族技艺传承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李增军,河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赵云耕,衡水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张露颖,河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美术系主任李智勇,芦苇画非遗艺术大师杨丙军、张建青,国家级非遗布糊画传承人郝如香,河北省轻工工艺画委员会主任烙画艺术大师宋兆峰、秘书长陈秉辰及全省工艺美术画界相关代表等参加了会议。
活动同步举行了河北省轻工工艺画委员会成立揭牌仪式,河北省民族技艺传承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李增军向我校党委副书记赵云耕授牌,标志着河北省工艺画行业步入组织化、专业化发展的新阶段,共同探讨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之路。
本次展览涵盖烙画、布糊画、芦苇画等多种形式的工艺画作品。省级非遗传承人杨丙军以芦苇创作的《青头潜鸭》,展现芦苇画艺术浑然天成的独特魅力;丰宁布糊画传承人郝如香以现代设计重构传统文化的布糊画《太极鱼》,体现传统技艺的当代转化;保定烙画大师、工艺画委员会主任宋兆峰的烙画《龙腾九霄》,将祖国秀丽壮美的山河与标志性的建筑融为一体,展现烙画“以火为墨”的技艺突破,他表示:“我们正探索烙画与数字技术、现代设计的融合,未来将联合各门类工艺画编撰技法画册,推动系统性推广。”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围绕“传统技艺的守正与创新”展开热议。
赵云耕表示:“我校作为委员会共建单位,将全力支持委员会工作,将以工艺美术教育为纽带,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助力河北工艺画从技艺传承走向文化创新。同时,将通过‘大师进校园’‘学徒制’等模式,将工艺画融入教学体系,激发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的生命力。”
宋兆峰表示:“如何为工艺画传承创新发展做好服务,始终是我们委员会探讨的课题,在后续的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大师、工匠作用做好传帮带。为适应新时代的行业发展,完善艺术生态,升级产业链条,研究探讨和建立新的文化艺术理论体系,以新的时代文化、艺术审美推动工艺画艺术行业高质量发展。”
杨丙军结合自身实践提出:“芦苇画创作需立足时代语境,不能脱离时代,要用艺术之光点亮人们前行的路。艺术工作者要有政治担当,要用艺术反映社会生活,既要通俗而不庸俗,也要坚持原创精神。”此外,他呼吁加强人才培养:“目前专业人才缺口较大,院校应成为技艺传承的主阵地。”
李智勇表示:“学院正推进造型技法与传统工艺融合,探索教学体系的新模式与新方向,从传统工艺美术入手,计划开设研学工坊,让学生掌握一门技艺的同时拓宽就业渠道。”
张露颖提出:“我们将深化院校合作,共建民族技艺传承基地,培育具有河北特色的工艺画新生代力量。可以探索形式更新颖、方式更多样的合作模式,共同将民族技艺与工艺美术的传承推向更加广阔的平台。”
郝如香提出:“要让工艺画‘破茧成蝶’必须探索市场化路径,让传统技艺走向大众,可借助动画、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扩大传播,开发生活化文创产品,让传统技法与现代审美共鸣。”这一观点引发共鸣,多位艺术家提及正在尝试的文创实践,如将烙画元素融入家居设计、用芦苇画制作环保艺术品等。
与会嘉宾分别祝贺建言,表达了对河北省轻工工艺画委会成立及发展定位的高度认可和对未来的展望。
从烙铁与木板的碰撞,到芦苇与丝线的交织,本次艺术盛宴不仅展现了河北工艺画的深厚底蕴,更凝聚了行业传承创新的共识。正如杨丙军大师所言:“工艺画是永不落伍的艺术,艺术工作者应以美为媒,用创作点亮时代。”随着校协合作的深化与委员会的持续发力,燕赵匠艺必将焕发新的光华。